周一,央行续作了MLF和逆回购,二者利率都降低了10个基点,不出意外的话,下次LPR也要跟着下调了。
对于这样的操作,其实并不意外。7月份,央行连续缩量续作MLF,多次都是单日30亿的规模,不断从市场回收流动性的时候,我就专门写过文章分析:
文:时代之,首发于同名公号,这里提供实盘、策略!
当时,市场主流的分析师认为,央行这是在紧缩,毕竟经历过几次宽松后,市场并不缺钱。然后央行开始担心通胀问题了,7月的CPI已经到了2.7%,创年内新高,而且样央行认为今年剩下的时间里面,会有个别月份突破3%!
这是主流的意见,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看法,那就是央行在为下一次降准或者降息积累空间。从去年以来,我们基本上保持了每个季度都要降准一次或者降息一次的节奏,如今不过是延续这个节奏,没有打乱而已。
而且,我也并不担心通胀的风险,我一直担心的都是国内的通缩风险,这也是和绝大部分人都不同的地方。
不可否认,当前市场的确是不缺钱的,7月的M2同比增速到达了12%,印象中这是5年新高,不过贷款和新增社融都大幅下跌,说明资金空转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所以这次,央行在降低了利率的同时,缩量续作了MLF。这也给未来的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我们会降低资金成本、同时控制总量规模,那么未来降准的可能性也就小了,降息的空间依然存在。
现在,随着7月经济数据的公布,可以看出还是有压力的。首先是PMI在7月重新跌回了衰退区间,跌破了50。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贸易顺差这3年都非常亮眼,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了6月。最让人感到意外的,那就是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了。
同比增速只有2.7%,同样也低于了6月,要知道,经济学家们的预期是5%。当然,我觉得经济学家们也太扯淡了,增速肯定是越来越低的,居然有人预期增速越来越高,这是经济学家们脱离社会太久的表现。
而房地产的数据,那几乎是最差的一个行业了,投资和销售额,都是两位数的跌幅。而房价方面,70个大中城市里面,环比比下跌到了40个,下跌数量依然大于上涨的数量。我一直将这个数据作为全国房价的指标,从这个角度看,房价的下跌还在继续。不过跌幅不大。
一般,我们将跌幅大于30%的时候,才会用泡沫破灭或者“崩盘”这样的形容词,目前这种情况并未出现。还是那句话,讨论问题,一个定下一个数据标准,否则就是鸡同鸭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