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们置身于经济周期、大国格局的历史调整期,也正在亲历科技浪潮此起彼伏的大时代,一场以人工智能(AI)、元宇宙为首的智能技术及其产业应用的变革,正以燎原之势重塑着千行百业的生产方式,激发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共生蝶变。站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夜,我们目击着人工智能从广袤原野到高楼渐起,同时也在不确定中努力探寻确定性之“锚”——未来到底属于web3、元宇宙,还是AI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如何点亮人间烟火?什么在构成AI时代的旋律?人工智能与元宇宙深度交叠又会把人类引向何方...
凤凰网华东记者站《仕说新语》栏目深度关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推出《智元·无界》专题系列报道,深度采访5家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掌门人,秉持科学精神与商业远见,共话人工智能领域前沿进展,一起仰望星空,瞰见时代走向。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也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本期《仕说新语》栏目对话ABB集团副总裁、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负责人、机器人业务部电子业务全球负责人梁锐,共同探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以下为采访实录:
《仕说新语》:机器人在工业行业的运用,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哪些颠覆?
梁锐:工业机器人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为了解决制造业中的难题,例如货物过重,以及脏、乱、差甚至是具有危险性的生产环境给工人造成的困难。
其次,工业机器人可以较高的精度解决工业流水线上重复性工作和流程,例如在一些铸造行业、食品饮料、塑料加工等行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且可以确保产品品质。前一段时间引发大家讨论的机器人代替人力的问题,其实就是当劳动力红利逐渐丧失,机器人将帮助解决很多难题。
今天,工业机器人又进入了更多新的行业,例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建筑等行业,在未来也将有很大的发展趋势。
《仕说新语》:人工智能的落地一直是业界讨论的重点问题,您觉得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当中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
梁锐:我打一个比喻来解释,我常说机器人就像一件工具,如果你不会使用它,这个工具就毫无用处。机器人是否能真正为我们所用的关键,其实是在于我们是否赋予了机器人恰当的应用。而赋予机器人应用有两件事情缺一不可,一个是相应的配套的周边设备,另一个就是编程,也就是教它如何工作。包括现在在机器人上广泛应用的AI技术,就是让机器人自己学会工作。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上的应用,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充分发挥机器人的价值。
在很多场景的应用中,随着应用对象的不断变化,就需要机器人不断进行学习,才能满足我们的使用需要。我们曾经有一个试验,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机器人上,将其关在房间里面,学习三天时间,最后准确率可达到98%、99%以上。但是如果在这个试验中,全部由我们自己编程,其实是具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是人工智能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仕说新语》:对于将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您是如何研判的?
梁锐: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发生了很多阶段变化。最早从50年代开始,那时候在美国第一次召开了人工智能大会,从这以后人工智能就进入了从低潮向高潮不断波动的时期,这个波动之中,每次在高潮点在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寄予厚望,但转而发现又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解决。
但是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确实每一次从低潮进入高潮的时候,它都解决了上一次波动中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在工业机器人上现在较多地利用它的视觉功能,将来可能会向触觉、嗅觉延伸,而且在未来,可以在如何减少编程上更加努力,解决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问题。最后,从商务角度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算力,将商业成本降低,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仕说新语》:本次展会ABB展出了双臂协作机器人,其实近几年中国本土也有不少厂商立足本土加码了协作机器人赛道,那么ABB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梁锐:首先我们是最早推出协作机器人的厂商,2015年我们就推出了我们的双臂协作机器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既符合人体工学,还具备了一系列的安全特性,来减少碰撞风险,在综合能力来看,是比较完美的。虽然已经推出了好几年了,但如今仍有一些友商在发掘它的应用。
今天,我们在市面上确实看到了国产机器人带来的激烈竞争,但是我们认为自身仍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因为ABB本身就是做工业机器人起家的,所以我们有比较强大的后续力量,有最强的软件开发能力,这一点我们很有信心。除此之外,从产品设计方面,我们设计团队也比较强大,正在建设中的未来工厂计划第四季度正式开工,因此在未来协作机器人赛道上我们也十分有信心。
《仕说新语》:在元宇宙方面,ABB是否有所布局?
梁锐:其实我们很早就已经布局元宇宙了。我们从2007年已经在移动互联上下了很多功夫。从2016年左右,我们已经拥有了VR眼镜的运用。在很多项目中,我们的工程师会基于VR技术在办公室中远程编程,然后到现场进行最后的部署和调试,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缩短在现场调试的时间。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深化元宇宙的应用,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后面产品的开发,我认为元宇宙的用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仕说新语》:您刚才提到了机器人未来工厂,那么建设这个未来工厂对ABB的战略发展来讲有什么意义?
梁锐:我们正在做的是全价值链的本土化,我们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在中国和全球的领先位置。我们从1994年进入中国,2005年就开始基于中国本土研发和制造机器人。目前我们上海已经有30多个系列的产品,其中95%以上的产品型号和95%以上中国销售的机器人产品我们都在上海进行生产。
另外,我们在上海还有全球唯一的涂装机器人。除了研发、制造之外,我们也有成熟的销售和系统团队。对于未来工厂,我们是以10万台的量来作为产能目标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后续我们继续在中国保持领先的位置,我们是比较有信心的。
《仕说新语》:那么根据ABB深耕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中国市场相较于其他国家来看,这里的市场差异性需求主要体现在哪里?
梁锐:中国市场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我认为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自2014年开始就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使用国家。
其次,从应用的角度上来说的话,中国市场我们覆盖了方方面面机器人的使用行业和应用情景。并且在中国市场,还创新了一些其他国家未应用到的场景。比如,我们所谈到的医疗、餐饮等场景的机器人,在中国都是率先应用的,在其他国家并没有看到,另外包括刚才提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也是如此。
虽然在工业机械的密度上看,相较于机械化高的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等,中国当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潜力是巨大的。
《仕说新语》:接下来,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您是怎么看的?
梁锐: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
机器人发展潜力我是十分看好的。那么现阶段中国制造仍是中国较强的竞争力,这种情况决定了只做简单产品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ABB在中国市场会专注于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将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好的结合,我们认为将来制造业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明天。
也是基于这种前景,我们在上海建了我们的超级工厂,并不断加大投资。接下来的工博会我们也会参加,并展出更多新开发的产品和技术,我们是无限看好中国制造以及中国机器人自动化行业美好的将来。